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水利行業優良傳統為血脈,以水利建設實踐為依托,著力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水利行業特色的水文化理論和實踐體系,為奮力開創節水治水管水興水新局面提供文化支撐。
二、在加強水利精神文明建設中弘揚水文化
1、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水利干部職工自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責任單位:機關黨委)
2、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扎實推進水利職業道德和崗位行為規范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節水護水系列公益活動,扎實推進水利誠信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關愛山川河流”志愿服務活動品牌。(責任單位:部文明辦、新聞宣傳中心)
3、探索建立水文化建設的考評機制,在全國文明單位和全國水利文明單位考核中增加水文化的考核內容。(責任單位:部文明辦)
三、在節水治水管水興水進程中建設水文化
4、深入開展“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保障國家水安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廣泛凝聚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強大合力。(責任單位:辦公廳、新聞宣傳中心、中國水利報社)
5、積極推動把水文化的元素列入有關規程、規范、定額、技術標準及相關評價指標,積極探索水文化建設滲透到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有效途徑。啟動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征集與展示活動,充分發揮精品水工程文化建設的典型示范作用。(責任單位:國科司、規計司、建管司、部文明辦、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
6、發揮水利風景區傳承發展水文化的重要作用,開發水文化景觀,宣傳推廣水文化價值。開展水美系列推介活動,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最美水利風景”、“最美湖泊”、“最美水工程”宣傳推介活動,編纂出版“最美”系列圖書。(責任單位:建管司、景區辦、水情教育中心、中國水利報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7、組織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升水生態文明意識。廣泛開展水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建設一批水生態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創作一批水生態文化作品,倡導先進的水生態倫理價值觀和適應水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生活方式。(責任單位:水資源司、新聞宣傳中心)
8、廣泛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宣傳教育,開展“節水中國行、落實三條紅線、嚴管水資源”采訪活動,開展“發現水利精彩瞬間·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專題”活動、“節水·在路上”主題公益宣傳活動、尋找節水先鋒、全國青少年節水護水大課堂、制作水資源節約保護系列科普片、紀錄片等,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責任單位:辦公廳、水資源司、新聞宣傳中心、水情教育中心)
9、廣泛開展節水型小區建設活動,面向小區居民開展以生活節水等水常識、節水技能為主要內容的節水宣傳教育,大力倡導使用生活節水器具,培育節水文化,提高節水意識。(責任單位:水資源司、全國節水辦)
四、在水情教育、水利公益宣傳中傳播水文化
10、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水情教育規劃(2015-2020年)》,積極推動把水情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水情教育網絡課堂(一期)及微信公眾平臺,遴選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大力開展水情教育,拍攝制作水資源及其他公益廣告片,引導社會公眾知水、節水、護水、親水。(責任單位:辦公廳、水情教育中心、新聞宣傳中心)
11、深入開展水利職工水文化教育,把水文化知識納入各類培訓課程。組織實施“水文化教育進基層”活動,組織專家走進水利基層單位提供各種水文化專題知識講授和宣貫。推動水利基層單位、重點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地或管理單位普遍建立“水利書屋”,培育和提升廣大基層水利干部職工的水文化素養。(責任單位:人事司、部文明辦、水利水電出版社、人才中心、政研會)
12、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點,面向社會公眾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水文化傳播活動。利用新聞出版、報刊雜志、廣播、影視、廣告、網絡、微信平臺、APP應用等大眾傳媒和現代傳媒,不斷擴大水文化傳播的覆蓋范圍。(責任單位:辦公廳、政法司、水資源司、水利信息中心、新聞宣傳中心、中國水利報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中國水文化雜志社)
13、充分發揮各類水景觀、水工程、水遺址、水博物館、展覽館、陳列館、水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水主題公園和雕塑等涉水設施的宣傳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各種以水為主題的博(展)覽會、研討會、水文化論壇、涉水文學藝術創作、涉水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中華江河系列文學創作在水文化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責任單位:部文明辦、新聞宣傳中心、中國水利博物館、水利文協)
五、在加強遺產保護與利用中傳承水文化
14、加強水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積極推動更多水利工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等名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部門溝通,探討“世界水利遺產”的保護框架與措施。(責任單位:中國水科院、中國水利博物館)
15、制定《水文化遺產調查規范》,深化水利遺產調查摸底工作,建設水文化遺產數據管理系統。編寫出版《中國水文化遺產圖錄》,讓社會公眾直觀了解我國水文化遺產豐厚歷史與文化底蘊。(責任單位:中國水科院、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中國水利博物館)
16、全面完成江河水利志二輪纂修,籌備啟動三輪纂修工作;充分發揮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江河水利志編纂的指導工作,做好《水利年鑒》的編輯出版;積極推進江河水利志的電子化和數字化,充分發揮其服務當代水利建設的作用,并為水生態文明和水文化建設提供基礎支撐。(責任單位:辦公廳、新聞宣傳中心、中國水科院、水利水電出版社)
17、建設水利歷史文獻共享工程,開展水利文獻與檔案的整編、分析,借助科技手段實現網絡共享,為長時序水利發展規律的研究提供資料基礎。做好水利古籍和年度水利資料的整理、挖掘,編輯出版《中國水利史典》、《水利年鑒》。編輯出版涉水神話、寓言、傳說圖書。(責任單位:辦公廳、中國水科院、水利水電出版社)
六、在加強思想政治研究中研究水文化
18、研究制定《水文化研究課題管理辦法》,發布年度水文化重點課題,每年開展水文化優秀成果評選,并認真做好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工作。(責任單位:部文明辦、政法司、新聞宣傳中心、發展研究中心、政研會)
19、深入開展水文化建設指標體系研究,對不同類型和條件的單位開展水文化建設研究提出相應的指標體系。(責任單位:部文明辦、新聞宣傳中心、發展研究中心、政研會)
20、組織開展地域水文化調研與評估、工程與水環境的文化內涵和品位調研與評估、水利企事業單位文化建設調研與評估。(責任單位:建管司、新聞宣傳中心、發展研究中心、政研會)
七、加強組織領導
21、各級黨組織要自覺把水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履行把握水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政治責任、統攬水文化發展大局的領導責任、凝聚促進水文化繁榮各方力量的組織責任,進一步完善水文化建設的領導體制。
22、各級文明辦要擔負起統籌協調責任,各部門、各單位和有關社會團體要把水文化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分內之責,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水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
23、要通過現場觀摩、交流研討等方式,及時總結推廣水文化建設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力推進基層的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水文化建設的科學性、規律性和前瞻性。要定期對各地各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和單位進行通報批評。